翻页 夜间
看书哈 > 玄幻小说 > 昼夜更替(双胞胎 1v2)笔趣阁 > 第228章 妹妹与妹妹的妹妹
    李氏盯了折子上“参萧归参与江州谋反”几个字一阵,突然目光一转,往门外方向望去。等了一会,李氏感觉萧归已经走远,才压低声音和高公公确认:“走远了吧?”

    高公公快走两步到门前,伸手拉开一个缝隙,瞧瞧左边,瞧瞧右边。他仔细确认过除了驻守的瞻京卫并无他人,才转身快步回到李氏身边,低声道:“陛下,人已经走了。”

    确认接下来的对话不会被萧归所知,李氏这才放下心来,冷笑一声,手执奏本,在殿内来回踱步。

    他一边走,一遍随意翻了翻奏本上的内容——全是陈年旧事,早就被萧归翻案,根本无法作为证据把萧归抓进大牢。

    手中奏本无用,李氏随意把它扔到一边,黑着脸坐回龙椅,心想道:

    顺者昌,逆者亡!朕必须杀鸡儆猴,叫这些不听话的人看看,违背朕的旨意是个什么下场!

    怎样才能把谋反罪安在萧归头上,把他处死?

    不对,朕是皇帝!想杀一个人,为什么不能直接除掉?

    对,直接派人,杀了他!

    李氏坐没坐相,翘起二郎腿支在桌上,脚一伸,踹倒了几沓堆得高高的奏本。他哼了一声,姿态懒散,语气随意:“高公公,你说,朕把这不听话的萧归杀了,可好?”

    高公公笑容僵硬,诶唷一声,小心翼翼道:“陛下之意,老奴不敢轻易言道。只是这萧大人在军中身负盛名,只怕陛下毫无根据地杀了他,军心不稳啊。”

    李氏垂眼瞧着宫人忙前忙后替他收拾,眼前的场景太过熟悉,让他不由得放松精神。

    嘁,不就是杀个人吗?军心不稳?

    李氏冷笑一声,脱口而出:“这有何难,只要朕派韩……”

    九昌替朕……

    韩九昌……

    韩九昌!

    李氏双眸一凝,突然想起韩九昌之死当日场景。

    那时他正在寝宫安睡,突然听到打杀声接近。他原本睡意朦胧,听到这声音,脑子一震,意识到有军队闯入。

    瞻京卫提兵抵御,直接杀出潜龙门。

    他内心不安,走出来远远地一看:萧归手起刀落,那人便脱力摔倒在他脚边。萧归另一只手……提着韩九昌的脑袋。

    李氏不寒而栗,想起了萧归如疯子一般的举止。

    韩九昌……他已经没有韩九昌了,还有谁会替他杀死萧归?

    完了,完了,不能让萧归知道朕想杀他!

    李氏打了个冷颤,连忙将掺萧归谋反的折子拿起,扔给高公公,惊恐地大声说道:“快,快将这个烧了!快去!”

    高公公不知李氏为何突然如此惊恐,擦着冷汗连忙应是。

    宫人端来火盆,将奏本点燃,置于其中。

    李氏亲眼瞧着纸张烧成灰碳,仍不安心,厉声道:“今日之事,谁要是传出去,朕要你们的命!”

    四周跪了一地的宫人,瑟瑟发抖,呼喊陛下饶命。

    不安的种子,悄悄在李氏心中生根发芽。

    另一边。

    萧归不欲和一同离开的上官侍郎搭话。两人被太监领着出宫门,一路无言。

    萧归抬头瞧天色已晚。自己今日前去杀人满门,又忙又累。这倒是没什么,主要是瞧见了谢回生气的脸,一颗心入坠谷底。

    他本来心情就不甚美妙,还要进宫处理狗皇帝的破烂事。这一弄就这么晚了,更感疲惫。

    终于走到宫门外,萧归打算客气几句便告辞,谁知上官侍郎快走两步,挡在了他身前。

    上官侍郎伸出冻红的双手,哆嗦着抱拳,深深地行了一礼,说道:“下官多谢萧大人……”

    萧归一愣,上前两步扶起上官侍郎,微笑说道:“不过举手之劳,上官大人不必如此。”

    上官侍郎感受到一双温暖的手将自己扶起,他顺着这力道慢慢直起身,看到了萧归如同和煦春风的笑颜。

    萧归目光在上官侍郎身上转了一圈,眼神最终落到了上官侍郎所乘车轿上。

    这车架外表看起来陈旧极了:木板裸露,车漆脱落,车帘都破了几个洞,只一眼便知此物久经风吹雨打日晒雨淋。

    萧归转眼看护城军为他送来的车轿。

    虽然和谢世子的车轿相比寒碜不少,但还是比上官侍郎那座看起来就漏风的车架要好上许多。

    萧归突然对眼前这个“刚正不阿”又“提交林尚书谋反证据”的老头产生了一丝兴趣,笑道:“上官大人,天寒地冻,不如我送大人一程?正巧,顺路。”

    上官侍郎朝他行了一礼:“那便多谢萧大人了。”

    萧归亲自将上官侍郎扶进车内,又唤人送来手炉,递给上官侍郎。

    上官侍郎连忙接过,双手摩挲着手炉表面取暖,说道:“老夫从未想到,萧大人竟会为了这点小事,与陛下龃龉。”

    嗯?这上官侍郎竟然觉得,这大雪天兴建温泉行宫,劳民伤财是小事?

    难不成上官侍郎认为他会陪狗皇帝胡闹?

    ……也对,他在大多数朝臣心里,形象似乎并不太正面。

    萧归笑笑,没有正面回答,说道:“下官也未曾想过,上官大人对林罪臣谋反一事检举众多,却会为了‘这点小事’,对陛下以命相谏。”

    上官侍郎听了这话,面上无甚反应,沉默下来。

    萧归不急着催促上官侍郎回答,面带微笑,耐心等候。

    过了许久,上官侍郎终于叹息一声,说道:“老夫知道,林尚书与谢家结为姻亲,必遭陛下不满。此事并非老夫一人之力能够阻挡。与其螳臂当车,不如让老夫这条命死在更有价值的事情上。”

    萧归听了,感到微微惊讶,心中又生出些许钦佩,说道:“上官大人大义,萧某远不能及。”

    上官侍郎摇摇头,说道:“萧大人过誉。如果今日换做那韩九昌,恐怕老夫此刻已经在黄泉路上。”

    萧归哑然。

    上官侍郎叹了口气,接着道:“萧大人。老夫这条命,即使死了也不为足道。不过,老夫膝下有一子,尚未成婚。今日之事,老夫想了又想,实在后怕,如若遭遇不测,这个孩子该如何是好……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