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页 夜间
看书哈 > 玄幻小说 > 绑定大RB系统 > 第 4 章
    行知带着传位诏书,昼夜疾驰,终于是不负所托,来到了南康城内,没有先回皇宫,而是先找到只忠于皇帝的金吾卫军,先把圣旨给了统领金吾卫的大将军查看。

    查看完的大将军,忍不住大惊失色,不过他只忠于皇帝,虽说这个传位诏书,虽说过于出人意料,但是他必须要保护这个旨意的顺利执行。

    行无当然知道这个旨意有多离谱,但是梁文帝命不久矣,如果真的死了,不让这个传位诏书顺利执行的话,那么梁国上下肯定是要经历腥风血雨,别人他不知道,但是他一个先皇帝的宦官,肯定没有什么好下场,但是,如果抓住这次机会的话,他少说也是一个太监总管,还是新皇的功臣,以后的荣华富贵享之不尽。

    行知觉得梁文帝信佛也是信傻了,梁文帝先前就打算让行知一个人自己回来,按照梁文帝的诏书,宣读就行,梁文帝还以为这个梁国上下现在还都听他的呢。

    当然行知可不敢反驳梁文帝,只是要了梁文帝的贴身信物和掌管金吾卫的令牌。

    “不知陛下现在的状况如何,行无公公。”大将军自然是不希望梁文帝现在就死。

    “大将军,我过来的时候,陛下已然不是太好,现今如何我也不知道,望我佛慈悲,保佑陛下圣体安康。不知道大将军,可有收到陛下的信鸽,按照道理来说,信鸽应该先我到达,可不是会有什么事情。”行无面上焦急,他现在手里有可以证明自己的东西,但是好东西都不嫌多,而且万一信鸽上的内容,被其他人获得,那可能会出大乱子,梁文帝那个样子,不像个能活的。

    “我佛慈悲,保佑陛下圣体安康,行无公公放心,应该是近几日,南康地段雨水不断,导致了信鸽没有及时返回,现下天气已经放晴,应该马上会归来。”大将军解释道。

    “那咱们下一步是干什么?陛下的意思,是要我往皇觉寺,把这个旨意也告知皇觉寺的主持,如果有万一,陛下是想让皇觉寺的主持宣读这个圣旨。”行无说道。

    虽说近些年知道皇帝陛下痴迷佛法,但是没想到居然荒唐到如今的地步,大将军按住行知,“不可,这于礼不和,行无公公,我们现在是孤臣,陛下这个旨意南康现下,应该只有你我二人知道。”

    “是的,大将军,这陛下的主意是否有何不妥?”本来行无应该是先到皇觉寺找主持的,但是他留了个心眼,先找的大将军,其实他更想先去未来的皇帝那里,但是现在的未来皇帝,没有一点作用,贸然前去死路一条。

    至于那皇觉寺的主持和尚,以前的梁文帝就看重的紧,梁文帝自己舍不得用的东西都是先紧着皇觉寺用的,而未来的陛下,也曾经在皇觉寺当过和尚,他要是先去找那个皇觉寺的主持,怕到时候他就在其中起不到什么作用,至少先到大将军这里露个脸,要他说,那个皇觉寺的和尚看起来对梁文帝可没那么忠心耿耿,还有些瞧不上梁文帝的样子,梁文帝他都看不起了,更何况是当宦官的他。

    不过他可一点都不敢对陛下说,他本不不是个很聪明的人,能到如今的地步一个是他的脸皮厚,二就是对别人的情绪变化很敏感,当一个能出头的宦官也是不容易的。

    “行无公公,您年岁尚小,陪伴陛下的时间应该也是不久,这传位诏书,从来都是由中书取旨,门下封驳、尚书承而行之,从古至今没有让一个主持宣读的道理。”大将军虽说是忠于梁文帝,但是现下梁文帝居然只派了一个太监前来传旨,还让一个和尚宣读传位圣旨,哪怕是行也不太行了。

    “那可如何是好,陛下只让我找大将军您和皇觉寺的主持。”行无虽然是把公公需要掌握的东西给研究透了,但是对于前朝的政事他是一窍不通。

    “此间只有你我二人,这关乎于梁国未来的国运,也关于你我二人的将来,但是这可能会让公公您违反陛下的口谕。”大将军盯着行无正色道。

    “大将军您请示下,我只是个公公,对于前朝政事是一无所知,那皇觉寺的主持也不个当官的,我不懂他自然也不懂,一切都由大将军做主。”行无听到这里,哪能不明白呢,他的功劳是少不了,至于那个皇觉寺的主持,那个主持瞧不上他,这个传旨的好事换个人传也是好的。

    至于什么梁国未来的国运,听听大将军要说什么,这个大将军对他算是客气,那算命说的对啊,除了幼年时凄苦,他行无长大之后定是一身顺遂。

    大将军见行无满口答应,也不在犹豫,把这个事情给行无说清楚。

    首先是传位给一个六王爷家的皇孙简直就是离天大谱,就算是继位,他梁文王有长子有嫡子都在世,这个皇孙的亲爹也在,再怎么着也轮不到一个皇孙继位,他刚刚看到这个传位诏书,假的也不会如此离谱,不过上面是陛下的亲笔,而且盖有传国玉玺的印章,且另一份由陛下身边最得力的大总管,用小篆书写,也盖有传国玉玺的印章,同时还有金吾卫的令牌,以及陛下的贴身信物,那这就真的。

    既然是真的,这份诏书要是现在传下去,定会在梁国引起轩然大乱,不过大将军之所以会让这份旨意顺利进行的原因,第一,他金吾卫只忠于皇帝陛下,他们会执行陛下所有的命令,第二,他对梁文帝的卜算还算是相信的,况且,他纵观整个梁文帝的皇子,一个有出息的都没有。第三,他见过萧衍,怎么说呢,萧衍有梁文帝年轻时的风姿,而且他还不信佛。

    梁文帝虽说不理朝政,但是该掌握的东西一样不少,所以哪怕是这么些年越发的荒诞,也没有人敢真正的做些什么,只是如今,国库空虚,百姓的徭役,赋税日益加重,要是梁文帝再不管实事,怕是梁国危已。

    梁文帝现在死的好啊,但是如果能把事情安排妥当就更好,不过现在此事还没有过多少知晓,虽然困难重重,但是他一定会保证梁文帝这个遗诏的顺利执行,还有需要及早知晓梁文帝的现状,要是被治好了,可不行。

    最后,如果让那些个上了年纪的没有出息的皇子做皇帝,梁国迟早亡国,还不如一个黄毛小儿做皇帝,他自认为是个忠君爱国之人,虽然他忠于皇帝,但是他更爱梁国,如果萧衍是扶不起的阿斗,那么......

    大将军决定还是按照国法,把这份遗诏送给中书令和尚书令,由这二位大人来宣布这份圣旨,在等待的同时,还需要派人保护好未来的皇帝陛下,至于皇觉寺的主持,他就不必知道此事了。

    行知听完大将军的解释,也没有觉得有任何不妥,这梁文帝的差事,如果按照这个情况进行下去的,结果应该是更好的。

    也多亏今日是休沐,俩人得以很顺利的在宫外凑齐两位大人,两位大人结果遗诏,大呼荒唐可笑,这都不用多说,肯定是个假圣旨,哪怕是信物,这也与国法不和,这真的是陛下的旨意。

    大将军来之前就和行知说过,让行知如实照实说就好了,行无是一五一十把梁文帝的话半分不露的告诉两位大人,哪怕是经常陪在皇帝身边左右的大将军,听了行知的话,也忍不住生气。

    把两位大人气的够呛,心想,皇帝陛下这是要干什么,这是要让那帮子秃驴乱我梁国,断我梁国根基,说句欺君大罪的实话,梁文帝要是真治不好,那就是死的好啊。

    尚书令和中书令是梁文帝年轻时一手提拔上来的,哪怕近些年梁文帝行事荒诞可笑,但是他们两位大人对梁文帝一直是有明君滤镜的,这些年的所作所为,都是那帮秃驴搞的事情,他们一直想把梁文帝往正道上拉回来。

    但是他们实在是辩驳不过梁文帝啊,他们也没有什么好办法,因着反驳了几次梁文帝,还被梁文帝斥责不喜,手中的权利也被慢慢架空,近些年更是有些有心无力,能做到这个位置上的,自然不是什么不爱权利无私奉献的人。

    至于在梁文帝这个年纪,还没有立太子的原因:

    一是因为梁文帝身体康健,看起来像是比谁都能活。

    二是经历过前朝皇帝早早立太子的动乱。

    三是是梁文帝对于皇子的漠不关心,但是要求皇子们像他一样虔诚信佛,这不学无术的皇子,大臣们自然而然是看不上的,毕竟他们是经历过年轻时期的梁文帝,有对比,自然还想再选选看看。

    梁文帝为了自己皇位的稳定,还不让皇子参与任何的政事,在大臣们的千呼万唤之下,才勉强同意让一位皇子参与朝政,结果自然是笑话百出,后来,再有大臣们提出,梁文帝也是心狠手辣。

    而且让皇孙继位前朝也不是没有先例,虽说结果不是很好,但也没有严重到了要亡国的程度,但是让梁文帝这么搞下去,这亡国是迟早的事。

    尚书令和中书令本来是水火不相容的,但是近些年随着二位大人被梁文帝边缘化,倒是也有了缓和的趋势,现在为了梁国,为了自己的权利,重新合作也未尝不可。

    大将军自以为自己对于梁文帝的传位圣旨的处理,还是极为周全的,没想到尚书令和中书令二位大人更是老谋深算。

    对于未来的皇帝陛下,要马上接入宫中保护,监控所有的皇子,封锁所有的通关大道,防止意外发生,调集军队驻扎在城外,名义就以春耕为由,马上派人前去圣和庙,看看梁文帝现下是如何......

    一番畅谈下来,四人都很满意,而且是迫不及待的想要梁文帝死。

    安排好了合适的人手,各自也就着手去准备自己的事宜,四方合作下来,原本觉得会做起来很头疼的问题,让其他人来解决的这么简单。

    梁文帝的消息一时半会不能获悉,但是未来的皇帝陛下是马上就要见到的,尚书令和中书令其实对于谁当皇帝并不太在乎,这几年,他们逐渐的边缘化,本以为这辈子的事业也走到尽头了,没想到,还有第二春的机会。